跳到主要內容區

現任學部長

林大森教授

 

林大森

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兼 博雅學部學部長

電話:辦公室- (03) 935-7400;校內分機:7945

E-mailtasen@niu.edu.tw

學歷

東海大學社會學博士(1997.9~2002.6)

東吳大學社會學碩士(1994.9~1997.1)

東吳大學社會學學士(1992.9~1994.6)

實踐家專社會工作科(1989.9~1992.6)

經歷

教授(2011.8~迄今)。

副教授(2007.2~2011.7)。

助理教授(2003.8~2007.1)。

2023.2~迄今 國立宜蘭大學 博雅學部 學部長。

2019.8~2022.7        實踐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系主任。

2017.8~2019.1        佛光大學 社會科學暨管理學院 院長。

2011.8~2014.7        佛光大學 社會學系 系主任。

2006.8~2008.7        佛光大學 社會學系 系主任。

A. SSCI/TSSCI/THCI/ECONLIT期刊論文

  1. 林大森、陳世昌(2022)。父母涉入在學童參與團體運動幸福愉悅感所扮演之角色,大專體育學刊(TSSCI)。第24卷第4期,頁495-515。[民111.12]
  2. 林大森、陳世昌(2022)。家長支持影響國小學童參與足球運動的身心發展,大專體育學刊(TSSCI)。第24卷第3期,頁360-377。[民111.09]
  3. 陳憶芬、林大森[通訊作者](2021)。就業職能與職業距離對薪資之影響:社工勞力市場之檢視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(TSSCI)。第21卷第2期,頁1-59(經科技部計畫MOST 104-2410-H-431-013-MY3補助)。[民110.12]
  4. 蕭瑞民、林大森、陳世昌(2019)。社經地位與體能活動之關連性:檢視生理、心理、社會需求的中介效果,大專體育學刊(TSSCI)。第21卷第1期,頁1-16。[民108.03]
  5. Hsiao, Jui-Min and Lin, Da-Sen. (2018). The Impacts of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mployee Competences of Fresh Graduates on Job Expertise,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. Journal of Reviews on Global Economics(ECONLIT), 7, 246-259.(經國科會計畫NSC102-2410-H-431-014 -MY2補助)。[民107.06]
  6. 林大森(2018)。何謂社工人特質?基於實證資料之分析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(THCI)。第12卷第1期,頁1-44(經科技部計畫MOST 104-2410-H-431-013-MY3補助)。[民107.01]
  7. Hsieh, Hsiao-Chin, Chen, Pei-Ying and Lin, Ta-Sen. (2017). Girls’ and Boys’ Science Choices and Learning in Upper-Secondary Schools in Taiwan. Asian Women(SSCI), 33(3), 41-64.(經科技部計畫GM01 102-2629-H-007-001-MY2補助)[民106.09]
  8. Chuang, Chih-Chia and Lin, Da-Sen. (2017). The Trajectory of Cultural Taste: Influe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and Class Mobility on Cultural Taste.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Sciences(TSSCI), 62(3), 193-223.(經科技部計畫MOST 106-2410-H-259-039補助)。[民106.09]
  9. 林大森(2017)。當今大學教師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地位解析:Weber學派的觀點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(TSSCI)。第17卷第1期,頁1-42(經國科會計畫NSC 100-2420-H-431-001-MY2補助)。[民106.06]
  10. 林大森(2013a)。檢視大學畢業生薪資取得之決定因素:人力資本論與訊號理論的對話。教育政策論壇(TSSCI)。第16卷第1期,頁1-37(經國科會計畫NSC97-2410-H-431-006 -MY2補助)。[民102.02]
  11. 劉若蘭、林大森(2012)。家中第一代大學生的就學經驗、學習成果與畢業流向:與非第一代相比。教育實踐與研究(TSSCI)。第25卷第2期,頁97-130(經國科會計畫NSC99-2410-H-003-009補助)。[民101.12]
  12. 林大森(2012a)。補習效益的再探討—以技職體系為例。臺東大學教育學報(TSSCI)。第23卷第1期,頁1-32(經國科會計畫NSC95-2413-H-431-002補助)。[民101.06]
  13. 謝小芩、林大森、陳佩英(2011)。性別科系跨界?大學生的性別與科系選擇。臺灣社會學刊(TSSCI)。第48期,頁95-149(經國科會計畫NSC 98-2629-H-007-001-MY2補助)。[民100.12]
  14. 劉若蘭、林大森(2011)。影響大學生畢業流向因素之研究。當代教育研究(TSSCI)。第19卷第1期,頁101-144(經國科會計畫NSC 97-2410-H-255 -001補助)。[民100.03]
  15. 林大森(2010a)。臺灣大學生畢業流向之初探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(TSSCI)。第10卷第1期,頁85-125(經國科會計畫NSC94-2413- H-431-006補助)。[民99.06]
  16. 林大森(2010b)。學生選擇多元入學管道因素之探討:以四技為例。教育科學研究期刊(TSSCI)。第55卷第3期,頁89-122(經國科會計畫NSC95-2413-H-431-002補助)。[民99.09]
  17. 林大森(2007)。職校學生晉升四技二專之主修流動:流動表之應用。師大學報:教育類(TSSCI)。第52卷第1期,頁111-132(經國科會計畫NSC93-2412-H-431-001補助)。[民96.04]
  18. 林大森、陳憶芬(2006)。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。教育研究集刊(TSSCI)。第52輯第4期,頁35-70(經國科會計畫NSC93- 2412-H-431-001補助)。[民95.12]
  19. 林大森(2006a)。大學指定科目考試跨考數學議題之初探。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(TSSCI)。第6卷第2期,頁43-83(經國科會計畫NSC93- 2412-H-431-001補助)。[民95.12]
  20. 蔡瑞明、林大森(2002)。滾石不生苔?臺灣勞力市場中的工作經歷對薪資的影響。臺灣社會學刊(TSSCI)。第29期,頁57-95(經國科會計畫NSC92-2412-H-029-005-KBS補助)。[民91.12]
  21. 林大森(2002)。高中/高職的公立/私立分流對地位取得之影響。教育與心理研究(TSSCI)。第25期,頁35-62。[民91.04]

B. 具審查制期刊論文

  1. 蕭瑞民、林大森[通訊作者]、羅安安(2023)家庭社經地位、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對大學生創業意願之影響—創業教育政策意涵。即將刊登於教育政策與管理,第9期。
  2. 曾煥裕、張國慶、林大森[通訊作者](2022)。社工系學生的志願排序、學業表現與未來意願—學校類型與入學管道的比較。即將刊登於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,第7卷第2期 [民110.12]。
  3. 顏玉如、林大森、張國慶(2022)。社會工作者薪資酬賞與工作滿意度之影響因子:傾向分數配對法之分析。人文社會與醫療學刊。第9期,頁205-230(經科技部計畫MOST 104-2410-H-431-013-MY3補助)[民111.05]
  4. 曾煥裕、陳君儀、林大森[通訊作者](2021)。台灣社會工作學系學生的學習成效評估與勞力市場意向。社會與區域發展學報。第6卷第2期,頁45-89 [民110.12]
  5. 林大森(2020)。哪些因素影響學生選擇社工系?—傾向分數配對法之分析。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。第22期,頁27-70。(經科技部計畫MOST 104-2410-H-431-013-MY3補助)。[民109.11]
  6. 林大森、莊致嘉(2017)。教學、研究、行政:大學教師工作情境對客觀工作分量、主觀工作壓力之影響。社會分析。第15期,頁1-51。(經國科會計畫NSC 100-2420-H-431-001-MY2補助)。[民106.06]
  7. 林大森(2016a)。碩士畢業生就業職能、薪資與工作滿意度之分析研究。教育政策與管理。第1期,頁133-170(經國科會計畫NSC102-2410-H-431-014 -MY2補助)。[民105.10]
  8. 林大森(2013b)。蘭陽地區原/漢族群對「宜蘭經驗」認知的差異分析。研究臺灣。第8期,頁1-40。[民102.06]
  9. 林大森(2011)。教育與勞力市場之連結:分析臺灣專業證照的市場價值。社會科學論叢。第5卷第1期,頁39-84(經國科會計畫NSC97-2410-H-431-006 -MY2補助)。[民100.04]
  10. 林大森(2006b)。我國一般大學附設二技政策實施之檢討。臺東大學教育學報。第17卷第2期,頁83-123。[民95.12]
  11. 林大森(2006c)。技術學院與科技大學新生主修科系轉換之分析。教育與社會研究。第10期,頁93-124(經國科會計畫NSC93-2412- H-431-001補助)。[民95.01]
  12. 林大森(2003a)。主觀教育評估:以臺灣的教育分流體制為例。市師社教學報。第2期,頁73-113。[民92.12]
  13. 林大森(2001)。家庭教育資源對教育分流、教育取得之影響。政大社會學報。第31期,頁45-75。[民90.10]
  14. 林大森(1999)。臺灣地區家庭背景對中等教育分流的影響:「高中/高職」與「公立/私立」差異的探討。東吳社會學報。第8期,頁35-77。[民88.03]

C. 具審查制專書論文

  1. 林大森(2019)。證照對謀職或加薪有利嗎?收錄於潘美玲、王宏仁主編,巷子口社會學3,頁111-116。臺北:大家出版。[民108.12]
  2. 林大森、蕭瑞民(2019)。政經主觀意向對臺灣社會衝突意識之影響:以宜蘭縣為例。收錄於洪泉湖主編,臺灣當前經濟與社會問題,頁183-218。臺北:五南。[民108.10]
  3. 張國慶、林大森(2018)。高科技業認知對宜蘭產業發展之評估:解析北宜高的中介效果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7,頁291-314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7.01]
  4. 林大森、蕭瑞民(2017)。宜蘭民眾社會網絡特質對幸福感之影響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6,頁29-63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6.07]
  5. 林大森(2016b)。檢視多元依附關係——宜蘭縣高中生家庭、學校、社區依附對憂鬱傾向之影響: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5,頁120-146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5.12]
  6. 謝小芩、林大森、陳佩英(2014)。性別與工程學習。收錄於林文源等編,科技/社會/人2—STS跨領域新挑戰,頁27-43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(經國科會計畫NSC 98-2629-H-007-001- MY2補助)。[民103.04]
  7. 幸宇晴、林大森(2013)。影響國三生課業成績、身體健康因素之探究-台北市、新北市、宜蘭縣的比較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3,頁35-57。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2.07]
  8. 張國慶、林大森(2013)。宜蘭產業再結構:科學園區與產業發展的社會想像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3,頁101-126。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2.07]
  9. 郭淑娟、林大森(2013)。宜蘭縣婦女之性別意識對婚姻品質之影響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宜蘭學2013,頁233-261。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2.07]
  10. 林大森(2012b)。宜蘭文化認同對「北宜高通車」之認知差異分析。收錄於陳志賢主編,北宜高通車對宜蘭縣產業變遷之評析,頁109-134。臺北:風雲論壇。[民101.05]
  11. 謝小芩、陳佩英、林大森(2009)。科系性別區隔—綜合大學與技職校院學生的比較。收錄於張雪梅、彭森明(主編),臺灣大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,頁27-48。臺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。[民98.01]
  12. 林大森(2008a)。何謂「宜蘭經驗」?—文化論述與實證分析的對話。收錄於林大森(主編)看見蘭陽:宜蘭研究論文集,頁1-45。臺北:學富。[民97.12]
  13. 林大森(2008b)。逐漸浮現的社會圖像—宜蘭居民對北宜高的認知與期待。收錄於林大森(主編)看見蘭陽:宜蘭研究論文集,頁47-98。臺北:學富。[民97.12]
  14. 林大森(2006d)。臺灣技職院校新生主修科系轉換之微視分析。收錄於臺灣教育問題的批判與反省,頁239-271。嘉義: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(經國科會計畫NSC93-2412-H-431-001補助)。[民95.12]